從心流到幸福的四步
為什麼有些時刻我們忙得要死卻感到空虛,而另一些時刻我們雖然還在做事,但整個人卻被一種輕盈和專注包圍,甚至感到幸福?
讀完《心流》《Deep Work》《Lean Learning》《綠山牆的安妮》,再結合我自己做實驗、上舞台、去教別人八段錦的經歷,我發現了一個簡單但特別有力量的路徑:
選擇對的事情 → 帶著積極心態 → 排除干擾、深度投入 → 進入心流,收穫幸福。
1. 選擇對的事情:磁滯回線實驗的心流時刻
《Lean Learning》告訴我們:別什麼都學,找對方向更重要。
我特別有感觸。比如前不久我在做「磁滯回線實驗」。
一開始,我對電路連線幾乎零經驗,桌子上一堆亂線,整個人都快懵了。
但我心裡想:我不要陷在複雜的理論裡,而是要把這個實驗做成、做好。所以我就把它看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。
於是我就一遍又一遍地看講義,甚至試著「進入講義設計者的腦袋」,去想他是怎麼安排這個實驗的。雖然內心一直冒出小雜音:「這我沒做過,我真的能連出來嗎?」但我還是硬著頭皮往前。
後來事情就變得神奇了:
- 我沉浸在連線的過程裡,專注到連時間感都淡了;
- 遇到問題就跟同樣連不好的同學討論,討論不出來就去問助教師姐,結果發現她居然也沒預習(世界真是個草台班子,我也更放心和師姐討論了,這樣就不會浪費她的時間);
- 最後我不但完成了實驗,還幫同學連線、幫別人排 Windows 軟體介面問題。
從「什麼都不會」到「別人來問我」,這個轉變就是因為我在對的方向上投入了心流。那一刻真的特別開心。
2. 積極的心態:健身氣功表演的決定
《綠山牆的安妮》說:「如果你決定要過得愉快,那你就會過得愉快。」
我第一次真切體會到這句話,是在參加學校健身氣功表演的時候。
說實話,作為一個理工男,我的氣質和氣功表演完全不搭。更別提上台前,我緊張到爆炸。
可就在那一刻,我突然下定決心:我不要因為緊張而毀掉這次表演,我要因為參加而感到開心,所以我就愉快地上了。
結果真的完全不一樣:我沒有怯場,和夥伴們順利完成了表演。雖然我動作談不上優美,但那種「我已經決定要享受」的心態,讓整個過程都變得很輕鬆。
這種感覺讓我發現:有時候不是事情變容易了,而是你換了心態。
3. 排除干擾,深度投入:Deep Work 的提醒
《Deep Work》告訴我們,如果你想產出價值,就得給自己整塊的時間,減少浮淺干擾。
物理學家理查德・費曼(Richard Feynman)在一次採訪中對一種並不是太正統的生產能力策略的解釋:
要真正做好物理工作,你需要大塊實在的時間……需要很高的專注度……如果你要負責任何行政事務,就不會有這樣的時間。因此我還有另外一種對個人的認識:我是不負責任的。我主動逃避責任。我和所有人都說,我什麼都不做。如果有人請我到某個許可委員會任職,我會告訴他們:「不行,我是個不負責任的人。」
這一點和我在實驗、表演中的體驗完全呼應:
當我不再被「我能不能做好」的擔心卡住,不去想其他雜事時,比如實驗過程中即使有人在微信上找我,我也沒有理會;表演現場雖然熱鬧,有擺攤的活動在吸引注意力,但我還是把注意力都壓在實驗連線、舞台動作上,心流自然就發生了。
4. 進入心流,收穫幸福:Flow 的意義
《心流》解釋了為什麼這種狀態會讓人感到幸福。因為在那一刻,你不是為了獎勵而做事,而是因為過程本身就足夠美好。
在實驗裡幫助同學的那一瞬間,在舞台上完成表演的那一瞬間,我體驗到的不是外界給的認可,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滿足。這種滿足其實正是在高度專注於當前任務下產生的,它能充分隔離相關神經回路,促進髓磷脂鞘的形成,從而建構起積極的神經回路。這樣的回路讓我在之後的過程中也能繼續使用,不再被以往失敗表演或嘗試帶來的負面記憶困住,反而能強化我真正希望發展的神經元群。
與之相對,如果注意力渙散(比如訊息提醒不斷彈出),這些積極的回路得不到真正的強化,就會陷入一種不夠幸福、難以學好複雜技能的狀態。
5. 總結:
四本書,給我拼出了一條簡單的路徑:
- 選擇對的事情(Lean Learning)
- 保持積極心態(綠山牆的安妮)
- 排除干擾、深度投入(Deep Work)
- 進入心流,收穫幸福(心流)
而我的真實感受是:很多事情其實你永遠準備不夠,但敢打沒有準備好的仗,帶著心態去上,專注在當下,就會創造屬於你的心流時刻。
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