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atermelon's garden

一个能泡好茶的人,坏不到哪里去

茶文化 潮州工夫茶 生活哲学
凤凰山茶园
"一个能泡好茶的人,坏不到哪里去。"
"可以随意,不能随便。"

主动与被动的艺术

叶汉钟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:"很多人不是在泡茶,而是被茶泡。"为什么这样子说呢?当你在泡茶的时候,你是能够通过你想要的一种技法,结合你已有的器具,把茶的优点完全表现出来。不管它是好茶还是坏茶,你都能够把它的优点表现出来,各有各的风味。

如果是被茶泡的话,你就是把茶的全部优点和缺点全部都表现出来。更为甚者,他就只是把茶的全部缺点表现出来。那这个茶汤肯定是不好喝的,这份茶也称不上一份作品。

就像使用AI一样,如果能合理地限制这么一个外部大脑,那么你就可以让它为你做任何事情,如果只是胡乱告诉它我想要什么,却没在自己心里有个框架在的话,是不可能把AI的优点都表现出来的。

二十年入门的功夫

既然茶艺的本质是把茶泡好,那么问题来了:为什么我们总是泡不好茶?

潮州工夫茶有个说法叫"三个半师傅":制茶师傅、焙火师傅、拼配师傅,还有半个泡茶师傅。为什么泡茶师傅只算"半个"?因为泡茶不像制茶那样有固定工艺,它更多依赖个人的感悟和临场发挥,很难有标准化的"师傅"级别。要把太极的圆融入进去,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。

这不是在吓唬人,而是在说一个事实:泡茶看似简单,实则是一门需要用心感悟的技艺。

一个有趣的现象:当我专注于茶叶、水温、时间时,那些平日里的焦虑竟然消失了。茶为注意力提供了一个完美的锚点。就像我们在心理学上说的一样,进入到了一种心流的状态——一种完全沉浸于当下的状态。大脑释放出了很多种激素,从而产生了幸福的感觉。

随意不随便的智慧

潮州工夫茶有句话:"可以随意,不能随便。"这句话初听矛盾,细想却充满智慧。

"随意"是说环境可以变化——在山上、在家里、在任何地方,你都可以泡工夫茶。但"不能随便"是指对茶的态度和基本的技法不能马虎。强调对茶的尊重,茶叶投入水中是进入另一个轮回。泡茶时需要专注,不被外界干扰,体现对茶和客人的尊重。

真正的泡茶高手,是"用神泡茶"。这听起来玄乎,但他解释说:就像书法家写字,写到忘我境界时,就像他喝醉的时候,他写出来的字就最美了;泡茶也是如此,当你与茶融为一体时,自然能泡出好茶。

童年时玩泥巴,没有人教我们"标准",我们只是用心感受,却总能做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。

我读过园艺的散文,也上过园艺课,最后也才发现,究竟自己的花园美不美,是透过自己的眼睛去看的。

体验胜过千言万语

我们太容易被复杂的茶文化理论困住,却忘了最简单的问题:这茶好喝吗?

第一次用潮州的朱泥小壶泡单丛茶时,我并不理解为什么要用这么小的壶,为什么杯子要这么薄。但当茶汤入口时,答案不言自明——这样泡出来的茶,就是比其他方法好喝!

理解了"为什么"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先体验到"是什么"。就像你不需要懂音乐理论也能感受到贝多芬的美妙,你也不需要成为茶学专家才能品出好茶的滋味。

现在我明白了,潮州工夫茶传承了几百年,不是因为它的理论有多深奥,而是因为它确实能泡出好喝的茶。我们的目标只有两个:第一个是泡出适合的茶,第二个是享受泡茶的过程。

他要喝浓的,就给他喝浓的;他要喝淡的,就给他喝淡的;他要什么风味的,就给他什么风味的。在这个泡茶的过程中,精神内守,达到一种与世界和谐的状态。

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即使我们明白了茶艺的本质,还有一个更深层的问题:我们还有时间好好泡茶吗?

慢的力量

真正的潮州工夫茶,需要你慢下来。

从烧水开始,炭火慢慢升起,水声由急转缓;选茶、投茶、注水、出汤,每一步都不能急躁;品茶时更要细细品味,感受香气的层次,体验茶汤在口腔中的变化。

这不是在浪费时间,而是在享受时间。

"一个能泡好茶的人,坏不到哪里去。"一个能够尊重茶的人,才能够尊重人啊。一个连茶都不尊重的人,他怎么去尊重人呢?对于叶老师来说,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,他从小学三年级打架,到初中三年级,茶改变了他。是茶给了他一次焕然一新的机会。我想说,在我脑海里,我的观点是,一个爱阅读的人,也不会是一个很坏的人。

这,或许就是潮州工夫茶想要告诉我们的: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我们需要为自己保留一点慢下来的空间,找回生活本该有的质感。

细节里的学问

几天的学习中,很有意思的是中午时光,有时候我会先到那里,然后就可以问青青老师问题。青青姐讲得很清晰。也是从她身上我学到了比喻的魅力。

她可以用一颗苹果来比喻绿茶、红茶、乌龙茶、黑茶的不同制作过程。我们还聊到了茶叶本身是没办法做成完全稳定的产品的,但作为拼配茶,它就能拼出一个比较稳定的产品。当时我们在那里喝茶,刚好手边还有一个糕点,随手一拿,又是一个精妙的比喻。

学习过程中,我才知道工夫茶有这么多以前没想到的细节。比如它可以有一套非常复杂的器具:各种各样的洗盘、炭炉、砂铫等等,器具体系相当复杂,现在已经简化了很多。我还知道了原来还有拼茶师这么一个专门的工作,就是把不同的茶叶拼配起来。

还学到了小知识:摆杯子时,三个杯的尖角要向着自己,客人看到的这三个杯子组成"品"字;用紫砂壶冲泡时,要在靠近壶嘴的地方形成一个倾角,这样出来的茶汤会比较稳定,避免上下分层;注水时要从靠近杯把的那一半注水进去,可以通过高冲和低冲来控制茶汤的味道。

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哲理讨论——关于云和雾。其实云就是雾,雾就是云,它们都是水分子。近看是雾,远看是云。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,但人们总想要给它们添加一些人为的区别。

我事后又想到,正是把自己的精神能量放置在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上,例如新闻、八卦,才使得没机会去解决生命中不断的阵痛。不是说消遣娱乐不好,而是得关心一下自己,关心那个最懂你的人。就像《反脆弱》里面提到的,我们的语言也会限制我们的思维,中文里并没有"脆弱"的一个真正意义的反义词,"坚韧"、"坚强"……都不是,只能是"反脆弱"。

山中茶园的启示

经过几天的学习,当我再次站到凤凰山时,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茶园,望着那空中漂浮的云海,望着那零零散散的旧房屋,我突然感觉到一种不一样的感觉。

不仅仅是眼前壮丽的景象,还有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或许我们不需要让潮州工夫茶的传承太过复杂,就像在钥匙上开的槽,槽口越多,对应的锁也就越复杂,谁也不能轻易打开。"道可,道非,常道。"希望我在见识到足够多之后,也能放下放不下的,听自己的声音,和茶做朋友,珍惜靠运气得来的每一份美好。